舒伯特:六首樂興之時,作品780

2025 薇莎拉茲鋼琴獨奏會

預計下架時間:---無


簡介

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的六首鋼琴小品「樂興之時」,是他晚期去世前的作品。

著名的音樂學家阿弗列.愛因斯坦 (Alfred Einstein,1880~1952),曾經把這部作品比喻為是舒伯特的最後遺言。這些由瞬間靈感組成的聲響,毫不掩飾地向世人表達了他在音樂上即興與善感的抒情特質 。每首曲子的形式都很簡潔,其中的旋律多來自民間歌謠 ,令人聽來覺得親切與真摯。

生命中許多的瞬間,雖然短暫,卻都成為記憶裡深刻的烙印;如同舒伯特留給世人的美妙佳作,當他將靈感注入指尖的剎那, 已成永恆。

立即典藏

00

:

00

:

00

00

:

00

:

00

先聽後看‧深度導聆


關於舒伯特的畫作有一特色,即為記錄與朋友同歡情景,而且人物多半雷同,人稱「舒伯特黨」,而舒伯特似乎皆為「配角」。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歌曲之王」,因為他創作了約六百多首的藝術歌曲,這些作品無論是「質」或「量」,都有驚人的成績。像是一般人琅琅上口的「野玫瑰」、「鱒魚」,張力十足的「死與少女」、「魔王」,到連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與「天鵝之歌」,這些作品都可以說是認識舒伯特的最佳捷徑。 

但是,舒伯特創作的鋼琴作品,其實在音樂史上也有不小的成就,只是一般人經常忽略了他在這方面的貢獻。在鋼琴曲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大約二十首的「鋼琴奏鳴曲」,以及許多的「鋼琴小品」。然而,十九世紀的德奧樂壇,由於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光芒,幾乎掩蓋了同時期作曲家在「鋼琴奏鳴曲」這方面的成就,當然也影響了舒伯特。不過,舒伯特卻能藉由譜寫「鋼琴小品」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其中又以「樂興之時」最有名。 

「樂興之時」是由六首獨立的鋼琴作品所組成,演奏時間約二到八分鐘不等,發表時出版商還附上說明,建議欣賞者「陶醉在音樂的剎那間,尤其是幸福美好的感覺」。換句話說,這些作品在規模上、結構上強調「精緻小巧」,著重精緻的旋律以及氣氛的掌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鋼琴家在演奏這組作品的時候,往往也是摘錄當中的幾首作品,在音樂會中當作安可曲或是情境轉換的媒介,這也說明了這組作品具備高度的自由度。而關於這組作品也曾經留下一段趣聞。據說舒伯特有一天到朋友家作客,閒聊之後坐到鋼琴前隨意拿起一份樂譜彈奏,當他彈完之後,興奮地問:「這首動人的曲子是誰寫的?」朋友笑著回答:「你難道忘了嗎?這首曲子是你上次來這裡寫的曲子啊!」這就是後來出版的「樂興之時」,而這件事情說明了,舒伯特的靈感經常是文思泉湧,所以即使自己寫過的音樂,也很快就忘了。 

樂曲架構


第一曲 中板(Moderato)

第一首短曲的重點在於三連音與八分音符相互轉換的動機上 ,從樂曲開始就不斷重複這種的節奏。此外,在高音聲部與低音聲部互相對話 的過程中,舒伯特適時地改變細節,讓聆聽者在主題重複出現時,總能有新的驚喜與發現。 

第二曲 小行板(Andantino)

第二曲緩慢且優雅的歌唱表現,可說是舒伯特移植自藝術歌曲的表現手法。在這首曲子中,樂曲的結構簡單可分為A、B兩段,A段主題的風格具有如歌唱般的性格 ,並且藉由臨時轉調的方式,使樂曲呈現出迥異的趣味。進入B段後,接連不斷的三連音形式 ,如同小河溪水不斷流動,增加許多想像的畫面與意境。 


據說舒伯特有一天到朋友家作客,閒聊之後坐到鋼琴前隨意拿起一份樂譜彈奏,當他彈完之後,興奮地問:「這首動人的曲子是誰寫的?」

朋友笑著回答:「你難道忘了嗎?這首曲子是你上次來這裡寫的曲子啊!」這就是後來出版的「樂興之時」,而這件事情說明了,舒伯特的靈感經常是文思泉湧,所以即使自己寫過的音樂,也很快就忘了。

第三曲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這首樂曲,首次印刷出版時曾附上「俄羅斯風格曲調」,直接反應樂曲主題的個性,此外在六首「樂興之時」中,這首作品也因為異國情調的風格受到矚目。樂曲是由兩小節可愛、趣味十足的八分音符開始,隨即奏出輕巧的主題 。雖然主題的發展與運用上,舒伯特並沒有展現高超的技巧,但特別的風情卻總是讓人一聽就會喜歡這首曲子。 

第四曲 中板(Moderato)

這是一首三段曲式的樂曲,在第一段落中,舒伯特先是以不徐不緩的十六分音符展開樂曲的主題 ,而到了第二段樂曲的速度轉慢,主題的個性則像是在「回憶」般 ,鋼琴的角色變成說書人,娓娓道來一段很久以前的傳說。 

第五曲 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e)

第五首是活潑的快板,也是「樂興之時」中,性格最強烈的作品。從一開始鋼琴即以強烈的節奏感,唱出舞蹈性格的主題 。這段音樂最重要的特色在於,舒伯特運用了重拍與斷音之間互相轉換,使得主題的性格具備了爆發性格的能量。 

第六曲 稍快板(Allegretto)

第六首「樂興之時」可說是最特別的一首。在這裡舒伯特運用了厚重的和聲手法 ,以及模仿聖詠風格的曲風,創造一片寧靜、安祥與和平的氣氛。類似的創作方式,在舒伯特晚年的作品中,例如「降B大調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當中的第二樂章 ,也能發現類似的心境描繪。因此,除了可以推論這首作品可能是晚年的創作外,也可從這首作品中,窺探舒伯特的內心寫照。

後續影響

除了「樂興之時」,舒伯特也曾以「即興曲」為標題,出版了兩組共八首的鋼琴小品,而後來的音樂學者一致認為,無論是「樂興之時」或「即興曲」,都是舒伯特能夠在鋼琴演奏史上,名留青史的重要傑作,也是他能與貝多芬的並駕齊驅的代表。此外,這些作品也可視為「特性小品(character piece)」的先驅,例如德國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的「兒時情景」以及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的「無言歌」,都深受舒伯特的影響。簡言之,舒伯特在開創了一種新的形式,更影響到後來的人,但有趣的是,藝術形式的創立,往往是在創作者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