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歌曲之王」,因為他創作了約六百多首的藝術歌曲,這些作品無論是「質」或「量」,都有驚人的成績。像是一般人琅琅上口的「野玫瑰」、「鱒魚」,張力十足的「死與少女」、「魔王」,到連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與「天鵝之歌」,這些作品都可以說是認識舒伯特的最佳捷徑。
但是,舒伯特創作的鋼琴作品,其實在音樂史上也有不小的成就,只是一般人經常忽略了他在這方面的貢獻。在鋼琴曲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大約二十首的「鋼琴奏鳴曲」,以及許多的「鋼琴小品」。然而,十九世紀的德奧樂壇,由於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光芒,幾乎掩蓋了同時期作曲家在「鋼琴奏鳴曲」這方面的成就,當然也影響了舒伯特。不過,舒伯特卻能藉由譜寫「鋼琴小品」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其中又以「樂興之時」最有名。
「樂興之時」是由六首獨立的鋼琴作品所組成,演奏時間約二到八分鐘不等,發表時出版商還附上說明,建議欣賞者「陶醉在音樂的剎那間,尤其是幸福美好的感覺」。換句話說,這些作品在規模上、結構上強調「精緻小巧」,著重精緻的旋律以及氣氛的掌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鋼琴家在演奏這組作品的時候,往往也是摘錄當中的幾首作品,在音樂會中當作安可曲或是情境轉換的媒介,這也說明了這組作品具備高度的自由度。而關於這組作品也曾經留下一段趣聞。據說舒伯特有一天到朋友家作客,閒聊之後坐到鋼琴前隨意拿起一份樂譜彈奏,當他彈完之後,興奮地問:「這首動人的曲子是誰寫的?」朋友笑著回答:「你難道忘了嗎?這首曲子是你上次來這裡寫的曲子啊!」這就是後來出版的「樂興之時」,而這件事情說明了,舒伯特的靈感經常是文思泉湧,所以即使自己寫過的音樂,也很快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