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 MORE
愛 更多 - 最新消息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在莫札特小時候留下的畫像裡,
他的手放在鋼琴上,睜著一雙純真又坦白的眼睛--
好像想用最單純的直覺,為世人解讀複雜的宇宙定律!
童年時,莫札特跟著父親和姊姊周遊列國宮廷「賣藝」,
所有的人都說他是,「天才」!
接著,小神童長大了,人們開始覺得他不再可愛,
他,只是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總是不懂規矩的狂妄小子!
終於,他被大主教一腳,踢出宮廷!
莫札特從此被迫成為獨立創作的「音樂人」,為了養家餬口,也為了不再讓老爸失望,
他開始不停的作曲、演出,拼經濟…從交響曲、協奏曲、器樂曲、歌劇…
只要有機會賺錢的,他就「拼命」去寫,
但奇妙的是:全都是「愉悅」的天籟!
三十六歲,工作過度、積勞成疾,天才莫札特,終於過世,
臨終前,他還努力想要完成已先收了訂金的「安魂曲」,
那天…下著大雪,天才被埋在亂葬崗裡,沒有家人、朋友送他最後一程…
莫札特短暫一生,留下驚人、大量的作品,
他死後五十年,家鄉薩爾茲堡才發現應該為他立碑紀念…
兩百年後,所有人才發現,他是屬於全世界的…
遺憾的是,「音樂家」這個名稱,在他死後才出現...
蓋棺,並未論定!
莫札特的音樂和音樂家的心路歷程,都在愛樂電台播放的曲目裡。
今天的流行,明天的古典!
義大利喜歌劇作曲家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有一次被人詢及:「誰是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
他回答:「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那麼莫札特呢?」詢問者繼續追問。
羅西尼:「噢!他是獨一無二的!」這個故事極為傳神,形容莫札特是偉大音樂家,是沒有意義的事,因為他的獨特性與其他作曲家無法比較,而是自成一格。
舉例來說,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音樂比較偏精神面,貝多芬的音樂則重視感情面,而莫札特居於兩者之間,他創作的目的不是為了教化人心、描述人生、歌頌或暗喻自已,而是「為音樂而音樂」。
他不會強迫聽者接受自已的觀念,也不會在音樂中做任何論斷,相當放任、自由。所以,如果您是個入門者,可以主觀悠遊在莫札特的音樂世界裡,因為這就是莫札特的個性,相信他會同意這種入門方式。
就因為莫札特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過去西方及日本樂評,經常將他的作品比喻為「神蹟」,具有「阿波羅性質」,也有所謂的「魔性」。到了西元1993年,更有「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一說出現。
「黑衣使者」,Made in Russia! 製造者乃文豪「普希金」!
德國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最早提出「莫札特音樂具有魔性」的看法,他在討論天才特質時寫著,「莫札特的表現是無法解釋的奇蹟,應是魔鬼附身的結果!」
至於什麼是「魔性」?西方音樂學者繼續發揮,並認為藏在音樂中,尤其以「g小調」為代表,因為在這些作品中都有「一貫的熱情」,而且這種熱情完全會在意想不到或不該出現時出現,所以「魔性」就是指「無法預期的喜悅」!
所以十九世紀的「魔性」和二十世紀的「莫札特效應」,其實是同一個東西,重點就是在形容「莫札特的獨特性」。鋼琴家傅聰在接受我們專訪時形容,莫札特的音樂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具備「賈寶玉和孫悟空的特質」,「悲天憫人,熱愛一切美的事物」,同時又有「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本事」。
所以,在進入莫札特的音樂世界之前,建議您不妨拋開「神童」、「天才」的刻板印象,先建立「變是唯一不變」的基本概念,因為「破題方式」正確,莫札特的獨特性、價值及樂趣,就會相繼發現。
莫札特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創作交響曲,一生中共留下41首交響曲。年輕時歐洲遊歷之故,讓他汲取各種不同的元素,例如曾在倫敦受到「倫敦的巴赫」克利斯倩.巴赫(巴赫第十一子)的影響、於德國曼海姆(曼汗)交響曲音樂的洗禮、還有自巴黎旅行得到的心得,都表現在交響曲的風格中。而在晚期的三首(第三十九~四十一號),則充滿個性,也把古典交響曲精神推到一個高峰,他和海頓的交響曲,也為後來的貝多芬交響曲奠定重要的基礎。
女皇送的禮服,我帥不帥?
D大調第三十五號交響曲「哈夫納」(1783)
C大調第三十六號交響曲「林茲」(1783)
D大調第三十八號交響曲「布拉格」(1787)
降E大調第三十九號交響曲(1788)
C大調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朱彼得」(1788)
莫札特一生都參與戲劇音樂的創作,這類作品大約有20部,其中大部分是歌劇,包括莊歌劇四齣、喜歌劇七齣、德語說唱劇(singspiel)等等。其中「費加洛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更成為喜歌劇的經典之作,成就甚至超過義大利歌劇水準。此外他晚期的「魔笛(Die Zauberflote)」,綜合了當時所有的風格,也帶有共濟會的思想。
後宮誘拐(1782)
費加洛的婚禮(1786)
喬凡尼先生(1787)
女人皆如此(1790)
魔笛(1791)
媽媽過世了,所以全家福「畫中有畫」!

這個有趣的問題,除了音樂學、商業行銷學之外,醫學上也有很多討論和臆測。 首先,許多報告指出,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疑似甲狀腺亢進,因為他的雙眼外凸,同時也可能有妥瑞症、強迫症或亞斯伯格症,因為他沉迷於文字遊戲、書寫方式抽動、喜歡口出穢言。尤其是後者,醫學上稱為「糞便學」或「大便意念」,指的是對排泄物的迷戀,而這些「證據」都曾出現在他的書信、歌劇、歌詞中。 根據英國作曲家詹姆斯·漢尼根的說法,莫札特沈迷於文字遊戲、他的強迫特質,以及抽動的書寫方式都顯示他可能是個妥瑞症患者。故有人大膽提出,莫札特的演奏、作曲,其實就是在進行「自我治療」,因為在做這些音樂相關事情時,他的怪異舉止就會停止出現。 此外,國際間還盛傳,聆聽莫札特音樂的乳牛,可以分泌出品質更好的乳汁、讓植物欣賞莫札特的音樂,植物也能生長更快、更好。不僅如此,美國加州大學在1933年所進行的實驗中顯示,多數人聆聽莫札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能提高空間推理及記憶力。英國科學博士安妮‧沙旺則觀察到當她播放莫札特的音樂時,測驗學生們的血壓下降,達到了安靜的效果,進而降低血壓及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等等,這種現象又被稱為「莫札特效應」。 關於以上說法,您相信多少?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研究他?原因很簡單,莫札特實在太優秀了!
莫札特大約50首協奏曲當中,有半數以上是鋼琴協奏曲,這大多是為了自己演奏需要而寫,同時也展現了古典協奏曲的特色,尤其以前往維也納發展後的作品最為突出。除了鋼琴之外,他的協奏曲種類很多,包括小提琴協奏曲5首、以及管樂協奏曲(低音管1首、長笛/雙簧管2首、單簧管1首、法國號4首),還有為長笛和單簧管寫的作品,以及交響協奏曲等等。
A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土耳其」(1775)
G大調第一號長笛協奏曲(1778)
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1778)
降B大調低音管協奏曲(1778)
為小提琴與中提琴所寫的交響協奏曲(1779)
d小調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1785)
C大調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1785)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1791)
D大調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1791)
莫札特擅長鋼琴演奏,所以器樂曲作品也以鋼琴為主。他生活的年代,是鍵盤樂器從巴洛克前期的大鍵琴轉變為鋼琴的過渡時期,所以他彈過各種新舊鍵盤樂器,也因為這樣,他在鋼琴表現的能力上,作了很多的嘗試。除了鋼琴奏鳴曲之外,莫札特的變奏曲和小品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331(1779)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1781)
小星星變奏曲(1783)
C大調第十五號鋼琴奏鳴曲(1788)
這是我的小星星,可惜一顆(左),我沒見過!
莫札特的聲樂曲,主要以教會音樂為主。前半生在薩爾茲堡大主教的宮廷服務,留下約20部的彌撒曲之外,還有經文歌、教會歌曲、清唱劇等等作品,此時的作品以「加冕彌撒」最有名。而晚年的絕筆之作「安魂彌撒曲」,可算是古典時期宗教音樂的巔峰之作,展現了莫札特濃厚的宗教體驗。經文歌方面,有早期的「跳舞歡樂吧,幸福的靈魂!」以及晚期的「聖體頌」為人所熟之。
最後一首音樂,我決定要留給自己!
C大調加冕彌撒曲(1779)
c小調彌撒曲(1783)
經文歌「聖體頌」(1791)
d小調安魂彌撒曲(1791)
D大調第一號長笛四重奏(1777)
降B大調第十七號弦樂四重奏「狩獵」(1786)
降E大調三重奏「九柱球戲」(1786)
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史塔勒」(1789)
D大調「哈夫納」小夜曲(1776)
D大調「郵車號角」小夜曲(1779)
D大調嬉遊曲,K.136(1781)
小小的晚間音樂,K.525(1787)
音樂玩笑(1787)

兩百多年來,莫札特的死因一直和薩利耶里(上)有關,並傳說「黑衣使者」是他派去毒害莫札特。薩利耶里是義大利人,十六歲到維也納發展,二十三歲升為宮廷作曲家,三十七歲擔任終生職的宮廷樂長。當時莫札特三十二歲,也覬覦這個工作。西元1823年秋天,莫札特已經過世三十二年後,維也納報紙刊登一則「薩利耶里在醫院承認毒害莫札特」的新聞,並且在數日後企圖割喉自盡。不久,這消息迅速傳開來。 事實上,薩利耶里當時已經七十三歲,因精神異常住院,同時他早期一直在宮廷、樂壇平步青雲,沒有理由要除去落魄的莫札特,連貝多芬都指出這是謠言。可是1830年,俄國文豪普希金,根據這個傳言寫成劇本,從此歌劇、舞台劇、電影都以此故事版本渲染。至於莫札特的診斷書是如何寫的?「風濕性粟粒疹熱」。可是這是什麼病,現代醫學也不清楚!而最新的醫學研究則指出,莫札特應該是死於鏈球菌感染引發「腎絲球腎炎」,這個疫情在1791年的維也納曾經造成流行。
請鎖定每週一至週五,15:00-17:00,我不是一堂音樂課,聆聽更多節目內容。
出貨時間
1. 我們的咖啡豆都是現烘焙,到貨時間為10個工作天內(不含例假日),因烘焙過程是需要時間和人工。
2. 商品將以宅配方式寄出,宅配範圍目前限於台灣本島地區。每張訂單只配送一個地址。
3. 電台取貨時間為:週一至週五 早上9:00至晚上18:00
運費說明
* 本島計費
1. 結帳金額滿2000元以下 150元
2. 結帳金額滿3000元以下 200元
3. 結帳金額滿3000元以上免運
* 外島運費依實際商品包裝計算,請直接與「我們聯絡」,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線上購物,退換貨須知:
本文件攸關訂購者的權益,建議您詳細閱讀
1. 本網站所販售的咖啡豆商品裡,烘焙過的熟豆,屬於生鮮食品,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九條第二項等相關法令規定,得排除七天鑑賞期的適用。除因運送過程所致的瑕疵,或是寄達商品與訂單不符等失誤,請恕本公司不對熟豆商品進行退貨。
2. 為免爭議發生,請於到貨後確實驗收,若是在運送時產生的瑕疵,或是寄達商品與訂單不符等失誤,請您在第一時間拍照,並先向客服人員聯絡,詳盡描述收到商品時發現的問題,我們將盡力為您安排退貨等相關事宜。請勿在未通知本公司客服人員的情況下,逕自退回商品。
3. 組合商品需連同贈品一併退回,不可單品退貨。
4. 若為特價促銷之商品,恕不接受退換貨之服務。
5. 欲取消訂購,請至『官網會員中心-查詢訂單』進行取消。
6. 瑕疵退貨或是寄達商品與訂單不符等失誤時所需的退貨運費用由本公司負擔,將在退款時一併返還貨運費用。
7. 除瑕疵商品外,請您在退貨時,務必保持商品包裝與內容的完整,包含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內外包裝(袋、盒、紙)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若商品已使用、遺失、毀損或缺件,可能影響您退貨的權益,需扣除商品恢復原狀所必要的費用。建議您妥善保存寄送外箱(袋)至鑑賞期滿後再行處理。已有缺件或損壞無法復原之情況恕不退費(瑕疵品除外),並附上發票等原始購買證明,在妥善包裝後,寄回本公司,地址:110 臺北市信義區東興路47號7樓 服務中心收。
8. 瑕疵品換貨僅提供同款、同色、同尺寸。
9. 有下列情形,請恕本公司不接受退換貨服務:(1)商品經食用,(2)若因個人訂購商品之疏失,導致商品訂購錯誤,(3)未先通知本公司客服人員,逕行寄出的退貨。
10. 因每台電腦螢幕解析度不同,網站照片有時會與實際商品發生色差問題,更換標準仍需依廠商判定後為主。
11. 目前並不提供換貨的服務,請您先聯絡客服取消訂單後,再重新訂購
12. 申請退貨翌日起算三個工作天,因無法聯繫、商品無法收回完成退貨作業,將自動取消退貨申請。
退款作業說明:
1. 商品退貨須由客人自行負擔送貨及退貨所須之運費。
2. 退款時間於商品收回檢查後,會計作業約5~7天。
3. 信用卡一次付清:款項將退刷於原信用卡,退刷作業期間已跨信用卡結帳日,費用將退於次月帳單。
4. ATM轉帳:款項將匯回原匯款帳號,請自行於銀行或刷存摺確認。
一年
$1095 /元
全套優質選
本方案可以享有以下內容:
✔ 闔家歡專區
✔ Kids Online
✔ UR Classical
✔ OBG Online
✔ Jazz Online
一年
$997 /元
闔家歡
本方案可以享有以下內容:
✔ 闔家歡專區
贊助費
$50元 /集
感謝您的贊助,因為您的支持,讓古典音樂可以在臺灣繼續生存,愛樂電台也會秉持初衷,製作最優質的節目,以期達到「臺灣聲音,世界聽!」之目標。贊助本集節目將可以直接存入My AOD中已典藏及收錄的節目清單中聆聽本集節目一個月。
分享咖啡
$50元 /集
感謝您熱情與主持人分享一杯咖啡的時間!因為您的支持,讓古典音樂可以在臺灣繼續生存,愛樂電台也會秉持初衷,製作最優質的節目,以期達到「臺灣聲音,世界聽!」之目標。單集收錄本節目將可以直接存入My AOD中已典藏及收錄的節目清單中聆聽本集節目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