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堂音樂課】─ 陽光男孩,其實很老了!~海頓


交響曲之父—海頓

陽光男孩
其實
很老了!

為什麼貝多芬以前的音樂家,都不寫─「快樂頌」?

有一位音樂家,很早就懂得快樂之道,而且知道如何「細水長流」:
他個性陽光、充滿自信、樂於提攜後進,工作努力不懈...
而且,他還常跟人提醒自己的生日是3月31日:
「千萬不要記成『4月1日愚人節』哦!」
他就是作曲家中,
少有、待人親切又溫和的「聰明老小子」─「海頓爸爸」!

海頓擔任宮廷樂長,伺候貴族,一做就是三十年,
交響曲一玩,就玩出了104首,而且其中只有11首是比較「Low」的小調,
也從來都不知道交響曲還有「九的魔咒」?所以人們尊稱他為,「交響曲之父」!
海頓這位「老小子」,沒身段,也喜歡幫助年輕人,年齡小他二十多歲的莫札特,就是他的「小」─朋友,
那年,六十歲的「海頓爸爸」打算離開維也納,去英國演出,
小時候跑江湖經驗豐富的莫札特提醒他,出國前最好學學英文,以免溝通不良。
海頓的回答,果然非常「陽光」--
他說:「我相信,我用音樂來說話,全世界的人一定都聽得懂!」

海頓爸爸也喜歡玩點小把戲跟聽眾玩「帶動唱」,他的作品,偶爾會出現奇怪的名稱--
譬如說:「剃刀四重奏」、「麻雀彌撒曲」、「驚愕交響曲」...

誰說音樂家一定是「憂鬱才子」?你聽,當這些音樂演奏時,
我們好像看到舞台後方,「最資深的康樂股長」─「海頓爸爸」,正在呵呵地笑呢!

海頓的音樂與陽光樂活好心情,都在愛樂電台播放的曲目裡。

今天的流行,明天的古典!


名人定位

剛剛好,好難!

 

您喜歡喝熱水、溫水還是冰水?

如果您心煩,想聽音樂解悶,但又不想聽太複雜、太沉重的作品,那麼去找海頓就對了,因為他會表現的「恰如其分」!

海頓的「恰如其分」可以從時代背景說起,也有人會更精準地自西元1750年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去世,海頓當時十八歲,算至西元1800年,海頓去世前九年,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寫了第一號交響曲」為止。在這五十年中,歐陸「改革開放」,崇尚文明、力求邏輯、壓抑情感,在貴族主導社會價值觀之下,知識份子和藝術家,思想不得放肆,但必須快樂。以音樂為例,西元1750年前巴洛克時期的賦格、制式對位音樂概念,逐漸被拋棄,音樂創作被要求有更好聽的旋律和變化更多的調性,同時必須「眾樂樂」,而非「獨樂樂」,更不能加重頭腦負擔。

海頓就是在這種「既保守又開放」的環境中逐步成長,他的作品不但能符合貴族及大眾口味,也能在適當時機,推陳出新,豐富以往音樂形式,這一點可由他被譽為「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奏鳴曲式教父」得到證明,因為這對一位作曲家而言,能擁有三種「頭銜」,相當不易,所以海頓是優秀的「開模」者,並不保守。

曾有人將海頓比喻為「歐洲啟蒙時代的典範」。有宗教信仰,但不會走火入魔;勇敢剛健,但非匹夫之勇;聰明機靈,但沒有侵略性;喜歡冒險,卻不會興風作浪搞革命。簡言之,一切都剛剛好,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因為知道如何拿捏分寸,所以海頓能服務貴族老闆三十年平安無事,並且可以專心在王宮裡,訓練樂團、不斷創作,讓老闆玩得盡興,同時又能進行「研發工作」,並成為史上最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在侍奉上帝、效忠僱主、服務同仁、娛樂大眾、經營個人之間,找到最完美的平衡點,聽來有點像「神話」!

「透明、簡潔、清晰、愉快」是海頓作品的特色。他和莫札特是好朋友,不過卻沒有莫札特的激情,但卻更明朗、健康;貝多芬曾是他的學生,然而他卻不似貝多芬,敢公然向權威挑戰,大破大立,不過他善用「好EQ」、「輕快、持續」前進,步步為營。所以他二十七歲才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四十不惑,再推出傑作第四十五號交響曲「告別」;七十從心所欲,成就顛峰之作神劇「創世紀」。一生安分守己,大器雖晚成,但終究「大器」!

「我曾經與帝王、權貴交談,也得到他們許多讚美,但是我卻不想和這些人相處,寧願回到與我同一階級的人們身邊!」海頓不是天才,但充滿智慧,知所進退,恰如其分,絕對是音樂史上頭腦最清楚的作曲家!


重要入門作品

 

海頓的「貴」人,尼可拉斯艾斯特哈吉公爵。

人物極短篇

前衛的勞動合約

海頓在西元1761年進入艾斯特哈吉王宮服務,當時並簽了一項雇傭合約,在世界勞動史上很有名,被認為是一紙權利義務明確的勞動合約。合約中載明「海頓為副樂長」,為「家臣」,「王子相信海頓會善盡本分」,「對樂師不得粗暴」,「演出時必須服裝整潔,穿白襪、繫髮辮、擦髮粉」,「應盡量避免與團員同桌吃飯」,「作品財產權屬於王子,未經允許不得為他人撰曲」,同時必須「保管樂器」、「調停糾紛」,合約為期三年,約滿前半年通知是否願意續約,「若表現良好,可升任樂長,成效不彰,可以解聘」,至於酬勞則是年薪四百金幣,每天另有半個金幣伙食津貼。尤其重要的是海頓必須建立「樂團管理規章」,傳授個人經驗,培訓女歌手,讓樂團得以健全發展。海頓於西元1766年升任樂長,「勞資關係」和諧。

交響曲

 

第四十五號交響曲「告別」

 

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

 

D大調第一百零一號交響曲「時鐘」

 

D大調第一百零四號交響曲「倫敦」

 

協奏曲

 

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

 

鋼琴曲/室內樂

 

降E大調第五十二號鋼琴奏鳴曲

 

D大調弦樂四重奏「雲雀」,作品64之5

宗教音樂

 

聖母悼歌

 

神劇「四季」

 

神劇「創世紀」

 

d小調弦樂四重奏「五度」,作品76之2

 

C大調弦樂四重奏「皇帝」,作品76之3

 

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日出」,作品76之4

 


 

請鎖定每週一至週五,15:00-17:00,我不是一堂音樂課,聆聽更多節目內容。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