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堂音樂課】─雕像可以美,但不許-快樂!~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Pyotr Il yich Tchaikovsky,1840~1893)

內衣外穿,
不是從瑪丹娜,
開始的!

早在瑪丹娜出生之前,
西元1877年開始,
舞台上的芭蕾女伶,
就換上輕薄的舞衣,
踮起腳尖,
不停地旋轉了一百多年。

年輕的女孩們,
在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音樂裡,
將身子拋在半空中,
裸露的皮膚碰觸因汗水而潮濕的空氣,
靜靜的旋轉著他們的青春。

舞台下的柴可夫斯基,一生也很孤獨,但是「年輕的女孩們」未來仍會繼續旋轉…
孤獨的代價,有時候真的很美,不是嗎?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與女孩們的青春,都在愛樂電台播放的曲目裡。

今天的流行,明天的古典!


名人定位

雕像可以美,但不許-快樂!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如果以這個標準票選古典音樂史上的「旋律之王」,柴可夫斯基絕對拔得頭籌。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被公認帶有「悲愴之美」,而且基調應該是灰的,如同斯拉夫民族文化傳統中固有的悲觀主義,及這位作曲家一生的命運。

「塘瓷娃娃」是柴可夫斯基的老師對他的形容,意指他極為神經質,易被刺傷。文獻中並有人引述,他近乎病態的敏感,也發生在音樂上,「對聽過的旋律無法忘懷,並造成困擾,迫使父母不讓他學習音樂」。

「一切音樂都是標題音樂,而且必須以感情、內涵為創作基礎!」此話看似矛盾,但實則不然,因為他要求外在形式與內在思想務必一致。「作曲家就像演說者一樣,除了暢所欲言,更應該讓人得到收穫」!引述他這兩段話的用意是在提醒您,「勿只聽旋律」,弦外之音也很重要!

因為柴可夫斯基的出現,俄國自十九世紀開始直接參與了西方音樂史的創造,並且脫離長期故步自封的困境。他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俄羅斯民謠,情感表白強烈,既不走民族音樂的狹隘老路,也不全盤接收西歐音樂經驗,在「斯拉夫」和「古典主義」間,巧妙找到了平衡點,「琅琅上口」的旋律,自然,誕生!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讓人聽了都會想要跳舞,但是只有一個人除外,那就是他自己。他一生孤獨、憂鬱,像一座雕像,受人尊敬但不快樂。他曾懷疑自已作品的命運,「若我死後,它是否仍會保留在世間?」

悲劇人物為何能成為「旋律之王」?
這個問題柴可夫斯基其實已給過答案,「我的創作行為是客觀的,藝術家的生活有兩個面向,人性和藝術性,而且彼此矛盾。」他到底在說什麼?他說的是,「創造快樂,不必需要快樂」!

人物極短篇

假戲真作 夢成空

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之間的十四年交往,一直被認為是近代文化史最不尋常的友誼,而兩人的書信也是研究柴可夫斯基音樂思想的重要史料。西元1876年,二人結識,梅克夫人開始以金錢贊助這位傑出的音樂家,而且每天寫一至二封信給他。二人雖在信中互相傾吐心事,並表達愛慕,但卻約定「絕不可見面」,若同在一地,「一人外出,另一人必須在家」;若在外「不期而遇」,只能點頭示禮。在信中,梅克夫人以「摯愛不渝的朋友」稱呼柴可夫斯基,而換得的稱謂則是「最愛的女友」。事實上,所謂的「不期而遇」是經過事先安排的。梅克夫人也會故意外出,讓柴可夫斯基到家中翻閱、碰觸、走動,然後再回家「在空氣中感受他的存在及流動」!柴可夫斯基稱這段友誼為「柏拉圖式的愛情」。西元1890年梅克夫人突然以破產為由,要求停止交往,柴可夫斯基受到嚴重打擊。後來有人揣測兩人關係結束的原因,是因為柴可夫斯基的同性戀傾向被發現,但這種說法卻無法證實。


重要入門作品

 

交響曲

 

第四號交響曲

 

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第六號交響曲「悲愴」

 

「曼弗雷德」交響曲

 

器樂曲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作品33

 

鋼琴組曲「四季」

 

b小調悲傷小夜曲

 

管弦樂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羅密歐與茱麗葉

 

C大調弦樂小夜曲,作品48

 

斯拉夫進行曲

 

室內樂

 

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

 

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弦樂六重奏「佛羅倫斯的回憶」,作品70

人物極短篇

一場遊戲一場夢

西元1877年五月,三十七歲的柴可夫斯基收到了一封署名安東妮娜蜜柳可娃的追求情書。蜜柳可娃是莫斯科音樂院的學生,並曾受教於柴可夫斯基,信中大膽表白「暗戀老師已久」,可是柴可夫斯基對此人卻毫無記憶。不久之後,又連續收到兩封更露骨求愛的信,並說,「沒有你,我會死亡,永別了!」柴可夫斯基衝動之下,6月1日與二十八歲的蜜柳可娃見面,兩天後求婚,並將婚禮訂在7月18日。可是柴可夫斯基從求婚後即性情大變,「經常哭泣、生病及發瘋」,婚後並企圖自殺。最後在心理醫生建議下,以「離婚」治癒,故這段婚姻雖維持了九年,但實質上只有九個禮拜。蜜柳可娃也是一位精神不穩定的人,經常精神錯亂,1896年被送入精神病院,1917年過世。最離奇的是,蜜柳可娃事後被發現,「一個音符都不識」!


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芭蕾舞劇

 

芭蕾舞劇「天鵝湖」

 

芭蕾舞劇「睡美人」

 

芭蕾舞劇「胡桃鉗」

 

歌劇

 

歌劇「尤金‧奧涅金」

 

歌劇「黑桃皇后」


 

請鎖定每週一至週五,15:00-17:00,我不是一堂音樂課,聆聽更多節目內容。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