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堂音樂課】「大」放異彩,必須從「小」開始!~柯普蘭


柯普蘭 (Aaron Copland, 1900~1990)

「大」,放異彩
 必須
 從「小」開始!

你想像中的美國,有多「大」?
從時尚紐約到華麗好萊塢?
從冰封的阿拉斯加到炎熱紐奧良?

美國的「大」,不只是地理上的—
山腳下,三百年前來自英格蘭移民吟唱著山歌,
鐵路沿線伐木工人的斑鳩琴、黑人憂傷的藍調,
美國,透過多元的聲音,
一起創造了文化上的「大」!
這,也正是美國的立國精神!

美國作曲家柯普蘭,就生在這樣一個肥沃音樂養分的土壤中,
他的作品常常就地取材─來自阿帕拉契山腳下的純樸民歌、或是西部牛仔的傳說;
他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征的年輕人寫下「平凡人的號角」,
也為結束南北戰爭的總統林肯,寫下專屬的音樂肖像...

在那個美國音樂還未受人矚目,甚至被歐洲人蔑視的時代,
柯普蘭已經知道,一定要創造屬於自己國家的獨特聲音,大,異其趣!
而他的獨特,首先,來自認同與包容多元,因為,兼容並蓄,有容─乃大!

柯普蘭的音樂和大異其趣,都在愛樂電台播放的曲目裡。

今天的流行,明天的古典!


名人定位

前後不一,沒什麼不對!

 

玫瑰與仙人掌,誰的刺硬?

如果將西歐的古典音樂形容為「花園中艷麗帶刺的玫瑰」,那麼美國的音樂發展,就像屹立在「沙漠中堅挺帶刺的仙人掌」!

美國十九、二十世紀在文化上的包容性,遠超過種族、政治意識形態上的表現,不過對大多數樂迷而言,美國立國以後的「嚴肅」、「非流行」音樂史發展,認識的人並不多。

「嚴肅音樂」是「流行音樂」的相對稱呼,指的是較偏向歐洲古典音樂傳統的形式音樂,不過由於美國立國歷史太短,種族、文化又太多元,所以很難用「古典音樂」一詞稱之。

十九世紀的歐洲樂壇百花齊放,此時美國正忙著開疆闢土,新移民帶來了英國、非洲、加勒比海沿岸的音樂元素,與印第安原住民音樂素材,整合形成了非常多元而且特殊的音樂文化,其中又以「美國吟遊詩人」佛斯特(Stephen Foster, 1826~1864),及被人稱為「美國葛令卡(Mikhail Glinka, 1804~1857)」的高夏克(Louis Moreau Gottschalk, 1829~1869)為代表,當時的音樂家都是第一代移民,且許多來自德國,承襲德奧音樂傳統,集中在新英格蘭地區。

繼之而起的是麥克道爾(Edward Alexander MacDowell, 1861~1908),他被人比擬為「美國的艾爾加(Edward Elgar, 1857~1934)」,可是卻痛恨被定位為「國民樂派」作曲家,反對音樂中的民族主義,崇尚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作品有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的甜美風格。

接下來出現的是艾維茲(Charles Ives, 1874~1954,或譯「艾伍士」),他被稱為「美國第一位國民樂派作曲家」,作品風格遙遙領先當時,且無法以流派分類,除了音樂語法先進,更將黑人讚美詩、佛斯特民謠及「波士頓古典樂派(嚴肅音樂)」融合,所以有人說真正屬於美國的音樂史是從他開始的!同時有趣的是,他是一位極成功的保險經理人,也是棒球及美式足球好手,曾在高中時帶領棒球隊,鏖戰十局,打敗耶魯大學代表隊,在美國運動史上留名。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成為音樂家」,「不喜歡出版作品」!

最後集大成者就是柯普蘭,他最大的貢獻就是讓「美國音樂獨立」,完全脫離日耳曼音樂霸權。柯普蘭的音樂格局非常大,除了對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有興趣外,也鑽研俄國作曲家穆索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 1839~1881)、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的作品,同時在法國居留時間,也接觸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1891~1953)、法國六人組(Les six)、俄羅斯芭蕾舞團、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1961)等文化菁英。因為懂得包容,所以柯普蘭顯得自信,不斷建立新風格,也不斷內省、顛覆「過去的新風格」,從早期的形式主義、抽象風格,轉變為具象、通俗及有場景、畫面的「音像音樂」,最後又轉為無拘無束的無調性及十二音列創作。

歷史告訴我們,凡是人類遷徙、戰爭動亂發生時,文化衝擊、整合現象就會發生,懂得包容者,格局自然大器。柯普蘭是聰明人,了解「有容乃大」的道理,是「美國西部沙漠中最美麗的仙人掌」!美國音樂史,不長,但絕對有特色,而且「夠美國」!至於「美國精神」如何置入音樂?聽他的音樂如果有怪怪的感覺,那麼你可能就找到了!


重要入門作品

 

 

第三號交響曲

 

單簧管協奏曲

 

平凡人的號角

 

林肯肖像

 

墨西哥沙龍

 

芭蕾音樂「比利小子」

 

芭蕾音樂「馴騎賽會」

 

芭蕾音樂「阿帕拉契之春」

 

歌劇「溫柔鄉」組曲

 


 

請鎖定每週一至週五,15:00-17:00,我不是一堂音樂課,聆聽更多節目內容。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