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崑曲】跟著臺大戲劇戲名譽教授王安祈閱讀元雜劇《牆頭馬上》


千萬年以來,愛情的花火苗在各個地方天天閃耀,
但要成為一個動人,且不斷被重複傳誦的故事,
卻需要文學家與劇作家,為那電光火石雋永綿長的時刻,
留下深情的筆觸和刻骨的描述。

5月18日,週日晚上九點,「不只是崑曲」節目,
跟著臺大戲劇戲名譽教授王安祈,
走進門牆深鎖的後花園,
在禮教壓抑與人性束縛的那個年代,
看元雜劇《牆頭馬上》的生意盎然。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臺大戲劇系名譽教授王安祈談元雜劇《牆頭馬上》的大膽愛情

害羞靦腆、嬌俏美麗、知書達禮、循規蹈矩,
是我們一般人印象中,古典戲曲裡閨閣小姐的模樣?
但翻開元雜劇,
有個人卻直接顛覆大家想像,
700年前就懂得直球對決,愛得毫不扭捏。

5月11日,週日晚上九點,「不只是崑曲」節目,
跟著臺大戲劇系名譽教授王安祈,
翻開元雜劇《牆頭馬上》,
從後花園的一樁大膽情事,
細細玩味完元雜劇獨特的戲劇型式與寫作手法。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洪敦遠、溫宇航、陳美蘭談何謂原汁原味的《牡丹亭》

《牡丹亭》是老戲迷們熟得不能再熟的崑曲經典,
但如果今天邀請原作者湯顯祖來看戲,
也許他不僅會板下臉孔,甚至立刻拍桌起身,拂袖而去,
原來今天舞台上的 《牡丹亭》,許多詞句都已經被大動手腳,不再忠於原著。

5月4日,週日晚上九點,「不只是崑曲」節目,
邀請洪敦遠、溫宇航、陳美蘭,跟您聊聊如何找回真正的湯顯祖,
在原典版《牡丹亭》中,
傾聽原創者最真實的心聲,
重溫歲月塵封的原典之美!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知名小生演員溫宇航細談《牡丹亭》的〈拾畫〉〈叫畫〉

對於一位舞台上的演員,
獨腳戲,絕對是最能展現演員特色與功力,
但也考驗最為嚴苛的一種表演形式,
所以戲曲當中,人說「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講的就是武生與旦角的兩齣獨腳戲,
那麼對於小生這個行當呢? 最嚴格考驗他們的獨腳戲又是哪一齣?

4月27日,週日晚上九點,「不只是崑曲」節目,
知名小生演員溫宇航跟您聊聊《牡丹亭》的〈拾畫〉〈叫畫〉,
從汪世瑜、岳美緹、馬玉森三位當代名家的傳承中,
一探這齣小生獨腳戲的箇中三昧。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溫宇航(崑曲小生演員)訪談音樂唱詞
節目插播


第一支
劇目:《牡丹亭‧拾畫》
演唱者:溫宇航(飾柳夢梅)5'30"
曲牌:【顏子樂】
唱詞:【顏子樂】則見風月暗消磨。畫牆西正南側左,蒼苔滑擦,倚逗著斷垣低垛。因何?蝴蝶門兒落合。(白)原來以前遊客頗盛,都題名在竹林之上。(唱)客來過年月偏多,刻劃盡琅玕千個,早則是寒花繞砌荒草成窠。


第二支
劇目:《牡丹亭‧拾畫》
演唱者:溫宇航(飾柳夢梅)3'02"
曲牌:【千秋歲】
唱詞:【千秋歲】小嵯峨,壓的這旃檀合。便做了好相觀音俏樓閣。片石峰前,片石峰前,多則是飛來石,三生因果。請將去,在爐煙上過,俺頭納地,添燈火,照得他慈悲我;俺這裏盡情供養,他於意云何。
 


跟著朱嘉雯教授閱讀元雜劇西遊記

在大家熟悉的西遊記裡,
玄奘克服了萬般艱難,終於從西天取回真經,
但是歷史上,玄奘取經的故事其實有各種說法,
他是自己發下宏願前往取經,甚至偷渡出境? ,
還是奉天子之命護國弘法,在百官送行下風風光光出發?
亦或是獲得天上神諭,因此背負起神聖的宗教使命呢?

4月20日,週日晚上九點,「不只是崑曲」節目,
跟著東華大學國際紅學中心朱嘉雯教授,
一起閱讀楊景賢的元雜劇西遊記,
也從各個不同時代的西遊記故事中,
為您爬梳唐僧的身世以及前往西天取經的敘述。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朱嘉雯教授帶您回看元雜劇時代 楊景賢的《西遊記》

從小課本裡,大家都念過《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
然而你可知道,早在元雜劇時代就已經有《西遊記》了?
一位叫楊景賢的劇作家,
寫下了這部元代篇幅最長的戲曲作品,
而且他還是位蒙古人。

4月13日,週日晚上九點,「不只是崑曲」節目,
東華大學國際紅學中心朱嘉雯教授,
跟您聊聊文學世界裡接力賽跑的概念,
一本《西遊記》,吳承恩接了楊景賢的棒子,
但在楊景賢之前呢?
今天的西遊記到底如何演變而來,帶您追本溯源。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音樂唱詞
演唱者:張繼青(飾殷氏)、錢振榮(飾玄奘)
劇目:《西遊記‧認子》
曲牌:【後庭花】【柳葉兒】
唱詞:
殷氏:(白)待我收拾些盤纏與你,星夜回山,請你師父到來商量報仇便了。(唱)【後庭花】我這裏便收拾下金共銀,哎呀只要恁早分一個冤與恩,俺孩兒經卷能成事。阿呀陳光蕊呵,恁說甚麼文章可立身,莫因循疾忙前進,下水船風力穩,報仇心如箭緊,去程忙似火焚。
玄奘:(唱)去程忙似火焚。
殷氏:【柳葉兒】阿呀兒呵,又想起當年,當年時分,哭啼啼送你到江濱,今日個蒲帆百尺西風順,休辭困暫勞神,天啊,誰承望血修書,阿呀弄假成真。
 


張啟豐 胡宸宇 蘇國慶的《新新》穿越之旅

一千三百年前的長安盛世,
三0年代的大稻埕榮景,
當代台北信義區的繁忙,
三個完全不同的時空環境,
卻因為詩人杜甫,小說家龍瑛宗,
串起了彼此的生命連結。

04月06日,週日晚上九點,「不只是崑曲」節目,
2025台灣戲曲藝術節策展人張啟豐、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胡宸宇導演、蘇國慶主演,
要帶你乘著有羽翼的天馬,
跨越千年時空,在有界無界之間穿梭馳騁。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說《精衛》

如果靖難之役後,明朝的建文帝真的坐船逃向了南洋,
如果鄭和下西洋,真的背負了搜捕前朝皇帝的秘密任務朝,
那麼是否,在遍撒著大小島嶼的南方海洋,
真的潛藏了《一個皇帝在南洋》的巨大的秘密。

3月30日,週日晚上九點,「不只是崑曲」節目,
2025臺灣戲曲藝術節偕同策展人游富凱,
導演陳昶旭、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李京曄團長,
跟您聊聊這個傳說了600年的話題,
當來自中原的北管樂遇見了印尼的甘美朗,
當布袋戲,遇見了皮影戲、杖頭偶、畫卷戲,
不同的文化美學,將在此碰撞出什麼樣的燦爛火花呢?

※本節目由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播出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