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Insights & Inside Music 】誰的西班牙才比較有在地味?觀光客?在地人?(3)


你是由內向外聽音樂?
還是由外向內聽音樂?

什麼叫做「音樂格局」?音樂家為什麼,永遠會被音樂以外的人、事、物所牽制?

台灣音樂才子陳樹熙,想法多,說話快,逆向思考,擴大格局,帶領大家由外向內,發掘生命和藝術的連結!

愛樂電台,三十而立,榮譽推出,「Inside Music,Music Insights」

聽見「沒有音樂包袱」的音樂故事!
陳樹熙,陪您狂想「兩小時」!

Inside Music, Maybe you can also say,
this is —「Music Insights」!
 

【節目資訊】
● 主持人:陳樹熙
● 
節目首播:2025年7月5日(六)
● 播出時間:
  22:00~23:00 Music Insights
  23:00~00:00 Inside Music


奧地利作曲家澤姆林斯基的創作,從後期浪漫派風格跨越到二十世紀現代音樂,是音樂史上重要的作曲家、指揮家與音樂教育家。

第三集【Music Insights】節目概要
主題:繆斯女神艾瑪‧馬勒的獎盃 Part 3  (此系列共六集)

◆ 1901年11月7日,在餐會中認識了馬勒(Gustav Mahler)之後,艾瑪‧辛德勒(Alma Schindler)與馬勒之間的戀情開起了快車,先是艾瑪去劇院看馬勒指揮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的彩排,接著又是去看歌劇《奧菲歐與尤麗迪絲》時巧遇,在大庭廣眾下眉來眼去的調情。

◆ 在忙完了11月25日,於慕尼黑首演他的《G大調第四號交響曲》之後,兩天後馬勒就迫不及待的前往Carl Moll在Hohe Warte的住宅(由分離畫派的建築師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 1870~1956所設計)拜訪艾瑪,馬勒為了打電話回歌劇院通知當晚不回歌劇院,在這段散步來回的路上,馬勒開口向艾瑪求婚,將靜待她的決定。

◆ 12月8日兩人互許終身,四天後艾瑪才告訴男友哲林斯基(Alexander von Zemlinsky, 1871~1942)她要嫁給馬勒,艾瑪對於自己能得到馬勒作曲上的加持極為期盼,然而在20日馬勒寫信給艾瑪說,在這段婚姻裡他需要的是一個太太而不是作曲同行,最後這場彆扭以艾瑪放棄作曲收場,27日兩人官宣訂婚,次年3月9日舉行婚禮,前後不到四個月!

這段男女相差了19歲的婚姻,結合了作曲大師與美貌年輕繆斯,你會看好這段藝術史上絕無僅有的絕配嗎?

AOD免費專區─即將上架>>


第三集【Inside Music】節目概要 
主題:
鄉土情懷-觀光客與在地人-誰的西班牙? Part 3 (此系列共六集)

※ 繼Glinka之後,Tchaikovsky在他的芭蕾舞劇《天鵝湖》(1876-77)與《胡桃鉗》(1892)分別各寫了一 首西班牙舞曲,這種必須配合場景與舞者角色設定所寫的音樂,在帝俄時期的芭蕾舞劇中常可以見到,也可以說是風格寫作的濫觴。

※ 當然在俄國作曲家以西班牙為名寫作的音樂中,至今仍經常演出的當屬Rimsky-Korsakov的《西班牙隨想曲》,輝煌精彩 的管弦樂法至今仍是教科書等級的存在。

※ 隨著西班牙第一位紅遍歐洲的小提琴演奏家Pablo de Sarasate (1844.3.10-1908.9.20)的出現,法國也開始吹起西班牙音樂風潮,然而這位「更視自己為法國人,而非西班牙人」,對西班牙及其居民和文 化並不特別喜愛,批評西班牙是“tierra de bárbaros”(野蠻人的土地),這位國際主義者引導著音樂界對於西班牙的想像,除了自己寫作的小提琴演 奏曲之外,並且成為法國作曲家寫作西班牙音樂時的顧問,在比才的歌劇《卡門》(1875)以及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1875)裡都有他的身影,然而聖 賞在1880年寫作的《阿拉貢霍塔舞曲》又與薩拉薩蒂晚兩年創作的同名樂曲又有什麼差別呢?

※ 誰的西班牙才比較有在地味?除了作曲與藝術功力上的高下之外,或許是否真心喜歡與感動才是核心要素之一;以觀光客浮光掠影般的看 著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並以身為國際主義者的品味自居,難道這樣就是「西班牙之光」嗎?

1877年,《天鵝湖》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演時,首席女芭蕾舞者是保利娜·卡爾帕科娃(Polina Karpakova),她同時扮演了白天鵝奧黛特和黑天鵝奧迪爾,她出色的表演仍是該劇歷史上的重要一頁。

AOD免費專區─即將上架>>


【主持人 陳樹熙】

作曲家、指揮家、資深音樂人
前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
台北愛樂電台節目主持人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指揮文憑和作曲文憑畢業,在指揮、作曲、著作、翻譯、教學、藝術行政、廣播電視節目主持製作各領域,皆有相當的知名度與活動力。曾經先後擔任過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助理指揮,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現在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副指揮、副團長,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團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曾經跟隨游昌發、Francis Burt 教授學習作曲,隨蕭滋及Karl Östereicher 教授學習指揮;歷年來曾經先後獲得過「齊爾品作曲比賽」首獎(1985),臺灣省交響樂團第二屆徵曲比賽第二獎(1993),以及多次文建會的年度甄選獎,作品經常在國內外演出。在指揮方面,也曾經擔任東吳大學管絃樂團、高雄市青少年交響樂團、屏東縣青少年管絃樂團的指揮,並且曾經客席指揮過山東交響樂團、日本仙台愛樂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河北省交響樂團、俄國Voronehz愛樂管絃樂團等樂團。

作品常在國內外演出,芭蕾舞劇《傾城之戀》(高雄城市芭蕾舞團委託)、《六堆即景》、《八音協奏曲》、《布農傳奇》、《雲豹之歌》、《桐花組曲》、《山歌》、古琴協奏曲《琅琊行》等;國樂合奏曲《眾神出巡》由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出,並錄音由SONY發行並多次帶往該團美國及中國巡演,《龍鳳呈祥》(2016)由國家交響樂團錄音發行,馬來西亞愛樂也曾演出。曾擔任表演藝術雜誌專欄作家,著有《音樂欣賞》等書,翻譯文章見於《西洋音樂百科全書》(台灣麥克出版)等書。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