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Music Insights & Inside Music 】跟隨《仙女們》的舞步,進入芭蕾舞的世界!


你是由內向外聽音樂?
還是由外向內聽音樂?

什麼叫做「音樂格局」?音樂家為什麼,永遠會被音樂以外的人、事、物所牽制?

台灣音樂才子陳樹熙,想法多,說話快,逆向思考,擴大格局,帶領大家由外向內,發掘生命和藝術的連結!

愛樂電台,三十而立,榮譽推出,「Inside Music,Music Insights」

聽見「沒有音樂包袱」的音樂故事!
陳樹熙,陪您狂想「兩小時」!

Inside Music, Maybe you can also say,
this is —「Music Insights」!
 

【節目資訊】
● 主持人:陳樹熙
● 
節目播出時間:每周六
  22:00~23:00 Music Insights
  23:00~00:00 Inside Music

【FB粉絲專頁】
Music Insights & Inside Music


【Music Insights】節目概要
主題:俄羅斯芭蕾舞團 (Ballets Russes) Part 5,Season 1909

1909年《仙女們》在法國Théâtre du Châtelet首演的場景設計。

俄羅斯芭蕾舞團在1909年的製作重點放在,展現俄羅斯芭蕾舞界,這四十年來累積的至高舞藝成就,在這大前提下,Fokine編舞,於1907年2月10日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的《蕭邦風》(Chopiniana)雀屏中選。在更早1908年3月8日重演時,Glazunov將多首鋼琴小品(如波蘭舞曲、夜曲、馬祖卡、塔朗泰拉與華爾滋)改編為管弦樂,沒什麼確切劇情,只是由學院派與性格舞蹈構成。在1908年4月6日的演出中(由Olga Préobrrajenska、Anna Pavlova、Tamara Karsavina與Vaslav Nijinsky演出),所有女舞者穿上浪漫時期齊膝舞裙,樂曲內容再度調整。

最終於1909年2月19日,以《蕭邦音樂上的大雙人舞》(Grand Pas sur la musique de Chopin)為名再次上演,新加曲目由Maurice Keller配器,終至形成了今天所有芭蕾愛好者都熟識的《仙女們》(Les Sylphides)。 隨著Serge Diaghileff將該作品納入巴黎演出,作品終獲定名《仙女們》(此名稱據說由Alexander Benois提出),劇情被完全刪除,成為純粹的抒情抽象芭蕾。

舞劇的背景被設定在一座月光照耀的浪漫園林。仙女們(代表永恆女性的乙太存在,包括主舞者、兩位獨舞者,以及一個全為女性組成、穿著白色浪漫芭蕾舞裙的群舞團)與一位憂鬱的詩人共舞,詩人象徵尋求理想之人。

1909年6月2日,《仙女們》在Théâtre du Châtelet做法國首演,由Michel Fokine 編舞,由Serge Taneyev、Anatol Liadov、Nicholas Tcherepnin與Igor Stravinsky根據Glazunov與Mauricez Keller的版本改編共計7首蕭邦的鋼琴曲為管弦樂,由Alexandre Benois擔任舞台與服裝設計,Anna Pavlova、Vaslav Nijinsky、Tamara Karsavina、Alexandra Baldina等一眾超凡芭蕾巨星擔綱,轟動程度自不在話下,不過不知道法國人對於俄國舞蹈團對法國浪漫時期的模擬仿作心裡頭的真正的感想為何。

這部著名的芭蕾自誕生之日起即成為國際芭蕾團的保留曲目,是Fokine創作生涯早期的代表作,與Diaghileff的俄羅斯芭蕾舞團早期時期重疊,展現了Fokine對於歷史、民間或異國舞蹈形式進行藝術化改編的原創才華,舞蹈編排深切貼合蕭邦音樂的旋律與精神,創造出「夢境中無法觸及的詩意氛圍」,以流動的舞姿、提昇舞步以及浪漫主義群舞編排為特色,配合高度純熟的古典技術,賦予作品以現代感與個人風格。 不知道聽聽這樣的蕭邦改編,會使您有興趣去看看這芭蕾舞劇,從而進入芭蕾舞的世界嗎?

AOD免費專區─即將上架>>


【Inside Music】節目概要 
主題:
海頓與莫札特的弦樂四重奏,Part 5-Op.33 -「假如音樂能像鳥兒般自由的飛翔」

海頓的Op.33的確是當時「嶄新且特別」的音樂,尤其是Op.33之3的”The Bird”,擬聲的旋律構想與較為稀薄的獨特聲部寫作,使得這首曲子,流露出一股新鮮的氣息,成為海頓最著名的樂曲之一。

這組Op.33為弦樂四重奏的寫作立下標竿,對於其餘的作曲家形成必須挑戰的天花板;且讓我們一起聽一聽這些音樂,體會一下海頓的歷史性成就。

AOD免費專區─即將上架>>


【主持人 陳樹熙】

作曲家、指揮家、資深音樂人
前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
台北愛樂電台節目主持人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指揮文憑和作曲文憑畢業,在指揮、作曲、著作、翻譯、教學、藝術行政、廣播電視節目主持製作各領域,皆有相當的知名度與活動力。曾經先後擔任過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助理指揮,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現在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副指揮、副團長,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團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曾經跟隨游昌發、Francis Burt 教授學習作曲,隨蕭滋及Karl Östereicher 教授學習指揮;歷年來曾經先後獲得過「齊爾品作曲比賽」首獎(1985),臺灣省交響樂團第二屆徵曲比賽第二獎(1993),以及多次文建會的年度甄選獎,作品經常在國內外演出。在指揮方面,也曾經擔任東吳大學管絃樂團、高雄市青少年交響樂團、屏東縣青少年管絃樂團的指揮,並且曾經客席指揮過山東交響樂團、日本仙台愛樂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河北省交響樂團、俄國Voronehz愛樂管絃樂團等樂團。

作品常在國內外演出,芭蕾舞劇《傾城之戀》(高雄城市芭蕾舞團委託)、《六堆即景》、《八音協奏曲》、《布農傳奇》、《雲豹之歌》、《桐花組曲》、《山歌》、古琴協奏曲《琅琊行》等;國樂合奏曲《眾神出巡》由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出,並錄音由SONY發行並多次帶往該團美國及中國巡演,《龍鳳呈祥》(2016)由國家交響樂團錄音發行,馬來西亞愛樂也曾演出。曾擔任表演藝術雜誌專欄作家,著有《音樂欣賞》等書,翻譯文章見於《西洋音樂百科全書》(台灣麥克出版)等書。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