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理解貝多芬精神意志在音樂的具體表現,音色變化豐富、強弱對比清晰的交響曲,最適合當作優先的選擇。在維也納時期貝多芬以交響曲的創作開創格局,管弦樂團成為貝多芬意念最能充分表達的媒介。從早期兩首交響曲開始逐漸顛覆傳統,接著在第三號「英雄」開始確定個人風格之後,每一首交響曲都在結構、主題展現、內涵表達等方面,不斷有新的突破,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不僅具有音樂內涵,更難得的是藉由音樂語言,具體呈現十九世紀的人文思想。
除了交響曲,貝多芬以鋼琴演奏家的身分成名,鋼琴則是他最直接的表達工具。早期的「悲愴」奏鳴曲,把序奏當成動機,與主題共同發展;「月光」以慢板開始,打破奏鳴曲式不變的結構;到中期以後,隨著鋼琴樂器的革新,貝多芬發展出大膽的強弱與音色表現,而晚期最後的四首奏鳴曲則表現了更深刻的寓意,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影響後代鋼琴作曲及演奏風格深遠,也因此被稱為「鍵盤音樂的新約聖經」。
除了以欣賞交響曲和鋼琴奏鳴曲認識貝多芬,透過不同時期作品的比較,更能體會貝多芬的創意與實驗。早期的室內樂與獨奏作品,例如端正古典風格的小提琴奏鳴曲「春」、「克羅采」,到中期破而後立的狂飆創意,幾首重要協奏曲架構雄偉、風格恢弘,其中三、四、五號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都和同時期的「英雄」、「命運」、「田園」交響曲相互輝映。
貝多芬的創作力旺盛,作品編制和類型多樣化,為了讓入門者更有效的找尋適合自己的欣賞方法,不妨參考以下的「貝多芬重要作品推薦」,不論是從同類型的作品分析,或是同時期的創作比較,希望都能讓您能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