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35

預計下架時間:---無


簡介

作曲時間:1874~1879年

作品類型:管弦樂曲

電台排行榜:第13名

作曲家小傳: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國作曲家,曾就讀聖彼得堡音樂院,受俄國鋼琴家兼作曲家尼古拉‧魯賓斯坦影響深遠。
柴可夫斯基個性極為敏感,擅長運用管弦樂,音樂特色為感情豐沛。由於他接受過歐洲傳統的音樂教育,也崇尚古典與浪漫樂派的曲風,所以他的作品中也帶有西方的風格。不過他並不是全然西化的人,對俄羅斯仍有強烈的認同,許多斯拉夫的民歌與旋律都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他的音樂也因此兼具俄羅斯國民樂派性格與歐洲浪漫樂派色彩。
1868年與著名俄國國民樂派「五人團」成員交往,接受該組織領導人巴拉基雷夫建議,寫下著名管弦樂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然而同時也逐漸從俄羅斯國民樂派風格傾向西歐作曲家風格。
重要作品有「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悲愴交響曲」、「1812」序曲、「弦樂小夜曲」、歌劇「尤金‧奧涅金」等,另外在「天鵝湖」、「胡桃鉗」、「睡美人」等芭蕾音樂的創作,則提升了芭蕾舞劇的藝術境界。

立即購買 即刻聆聽

單集收錄

00

:

00

:

00

00

:

00

:

00

一分鐘導聆


 

鹹魚真的能夠翻身嗎?
西元1878年,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將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獻給當時的小提琴大師奧爾,
卻只得到奧爾的一句話:「這根本不可能演奏!」

就如同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一開始被尼古拉‧魯賓斯坦否定的命運。
不過小提琴家布洛斯基,
卻看見了這首曲子的價值, 自願擔綱演出。

意興闌珊的指揮和樂團,反應冷淡的聽眾,
再加上用詞嚴苛的樂評,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的首演並不成功,
然而,布洛斯基卻不曾氣餒屈服,
一次次地演出, 終於,世人看見音樂中絢爛的光芒。

我們無法得知當時聽眾的想法,
柴可夫斯基也絕對不會知道,
這首作品,會被後人推崇為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只有好的作品才會成為經典,永垂不朽。

深度導聆


柴可夫斯基向來有「旋律之王」的美稱,就因為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會流露出非常優美、足以打動人心的旋律,他曾經為鋼琴寫作過三首膾炙人口的協奏曲,但是在小提琴方面,卻只寫下了一首協奏曲。柴可夫斯基這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和另外三位德國作曲家的作品: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列為古今四大小提琴協奏曲。雖然享有極高的名聲和地位,但是這首作品的創作和推廣過程,卻是充滿了艱辛和無奈。 1878年,當時三十八歲的柴可夫斯基才剛結束了一段不

您已經是AOD會員? 登入
愛樂
立即訂閱您專屬的音樂饗宴
  • • 華人世界最大的古典(經典)音樂資料庫。
  • • 特色主題AOD、OnLine自由搭配聆聽。
  • • 隨時更新,精選最有價值的內容上架。
  • • 人性、溫度、接地氣!老少咸宜,隨選隨聽!
查看訂閱方案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單集收錄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