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

愛樂傳情‧三十而立

預計下架時間:---無


簡介

作曲時間:西元1801年

類型:獨奏曲

作曲家小傳: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向來被視為古典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在古典樂派與後繼的浪漫樂派中,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因深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主義的影響,作品有自由主義之強烈性格。
貝多芬一生創作許多經典之作,其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有鍵盤作品中的「新約聖經」之稱;而九大交響曲影響後世作曲家極為深遠,並有「不朽的九首」之稱,而「英雄」、「命運」、「田園」、「合唱」等交響曲更廣受世人喜愛,其中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在終樂章中加入人聲,歌頌四海一家之大同世界,被認為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最高成就之一。貝多芬不畏耳疾與命運的挑戰,仍能忠於自我、不怕權貴、勇於突破傳統,並在音樂中灌注崇高理想,被尊稱為「樂聖」。

立即典藏

00

:

00

:

00

00

:

00

:

00

一分鐘導聆


貝多芬在傳統風格與曲式上,展開實驗性的大膽嘗試、展現強烈幻想曲風!

十九世紀德國詩人雷斯塔布(Ludwig Rellstab, 1799~1860)曾這樣形容這首奏鳴曲的第一樂章: 「就好像乘著小舟,在月光閃耀的琉森湖上,隨波擺盪。」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把這首曲子叫作「月光」奏鳴曲了。

乘著小船,載滿月光, 在幻想的海上漫遊; 沒有目的, 無所謂終點, 靜靜地聽著月光的吶喊, 其實是自己的心在唱歌。月光可以是海上的明燈, 也可以是心中的幻影, 更可以是牽動遊子與詩人情愫的美麗藉口。

乘著小舟, 在月光的三連音中靜靜地搖晃。

宇宙在天空晦暗不明處展開, 只有月光灑下的銀白, 迎接著我們。 你想去哪裡? 又想唱著什麼樣的旋律呢?

深度導聆


音樂史上,許多作曲家的作品常會因為有了標題而更為流傳,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可能就屬貝多芬的「月光」鋼琴奏鳴曲了。

貝多芬創作這首曲子時,與作品27之1的「第十三號鋼琴奏鳴曲」一樣,在樂譜上標示「幻想曲風奏鳴曲(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至於我們所熟悉的標題「月光」,則是來自十九世紀的德國詩人雷斯塔布(Ludwig Rellstab, 1799~1860),他在聽過這首曲子後寫下對第一樂章的描述:「彷彿在月光閃耀的瑞士琉森湖上,隨波搖盪的小舟。」

貝多芬將這首創作於西元1801年的「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題獻給當時年僅十七歲的伯爵千金茱莉塔(Giulietta Guicciardi, 1784~1856)。

貝多芬曾經教導過這位年輕女性鋼琴演奏,對這位迷人的少女十分傾心,但兩人之間身分的差距,使得這段感情並沒有結局,後來茱莉塔嫁給了一位伯爵,並移居義大利。

這首曲子自出版後就大受歡迎,但顯然結果和作曲家本人的認知有落差,因為貝多芬曾向朋友表示:「我有寫過比這部作品還要好的樂曲啊!」

其實在樂曲中那種充滿想像力的旋律,正是這首曲子受到喜愛的原因。作品中第一樂章浪漫的冥想性與第三樂章強烈的力度表現,很容易讓人將貝多芬當時沒有結局的戀情、聽力問題和1802年寫下的「海里根遺書」等不幸遭遇聯想在一起,然而並沒有具體的資料可以證實這些臆測與作品有關。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