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

愛樂傳情‧三十而立

預計下架時間:---無


簡介

作曲時間:西元1786年

類型:協奏曲

作曲家小傳:
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古典樂派重要作曲家。他從少年時代開始,就已經展露非凡的作曲與演奏才華,因此被人稱為「音樂神童」,從大型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各類型室內樂曲、鋼琴獨奏曲等,莫札特都曾留下豐富的數量,直至今日,他已成為世人最鍾愛的作曲家之一。
在莫札特短短三十六年生命中,歌劇是他最重要的創作領域。從十三歲寫作的第一部歌劇「牧羊人與牧羊女(Bastien und Bastienne)」、到過世前三個月完成的「魔笛(Die Zauberflote)」為止,莫札特創作過莊歌劇、喜歌劇、德語說唱劇(Singspiel)等,每部歌劇的完成,也代表了他個人的風格轉變。

立即典藏

00

:

00

:

00

00

:

00

:

00

一分鐘導聆


宇宙運轉的速度,和莫札特的彈性速度,如何詮釋?愛因斯坦一定會說,「請邊聽邊想,而且一直聽、一直想」!

「琴鍵在指間流洩出大調的開朗旋律,華麗、溫暖,這是我們所熟悉的莫札特。

但這次,莫札特收起開朗笑顏,提筆寫下憂鬱的小調樂章,為自己的鋼琴協奏曲作品留下另一個的註腳。

西元1786年,莫札特為音樂會的演出創作新作品,他的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就是在這個時候所完成的,莫札特少見的使用了C小調的調性,讓樂曲呈現深沉憂鬱的性格。而這部作品也是莫札特所有鋼琴協奏曲中,編制最大最完整的一首。第一個樂章從厚重的管弦樂團開始,獨奏鋼琴熱烈奔騰,帶著悲劇性的不安氣氛;第二樂章為浪漫的歌謠曲風,旋律唯美動人,讓第一樂章的不安感獲得舒緩;第三樂章為一段主題變奏曲的形式,樂曲中洋溢著悲哀情愫,如同失意的人低聲傾訴的傷心之歌。

從樂觀的外表下挖掘出內心深層的生命情感,莫札特的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已跳脫古典樂派的創作框架,為浪漫時期的協奏曲創作之路,開啟了一扇窗!

深度導聆

拉威爾和德布西有何異同?


西元1786年的冬天,莫札特獲邀到三場音樂會中演出,在每一次的音樂會中,他都會演奏一首全新創作的鋼琴協奏曲。在第一場音樂會裏,他演奏的是「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作品482」。第二次,他演奏的作品是「A大調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作品488」,而為了最後的第三場音樂會,莫札特則趕工寫下了這首「c小調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作品491」。

雖然作曲時間略顯倉促,但這首鋼琴協奏曲不啻為莫札特在鋼琴協奏曲創作上的一個重要里程。首先,這部作品為c小調,這也是莫札特少見的採用小調所寫下來的鋼琴協奏曲,另外一部同樣以小調寫下的鋼琴協奏曲,則是「d小調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由於調性的緣故,讓整部作品蒙上了一層憂鬱色彩,有別於莫札特以往協奏曲當中快活、華麗且優美的情調,這部作品帶有濃郁的悲愴性格,略呈哀傷陰暗的色彩,為莫札特作品中將浪漫風格的表現手法最明顯呈現的一部。

另外,在管弦樂團的部分,也是採用較大規模的編制,尤其是木管樂器,更具有強烈的獨立性格,同時加入雙簧管與單簧管的活潑配器,以及賦予管弦樂演奏者獨奏的型態,讓整部作品跳脫傳統協奏曲對話性式的框架,而具有交響性的格局,讓這首曲子被譽為莫札特最重要的創作之一。這首協奏曲還有一個有趣的部分,就是即興演奏的意圖。和莫札特其他的鋼琴協奏曲當中,仔細潤飾所寫成的鋼琴聲部不同,這首c小調協奏曲的鋼琴聲部,其音型有時改寫過好幾次而出現幾種譜稿,有時在自由演奏的樂段還會出現一些筆跡修改的草稿,這些都是莫札特當初以即興演奏的方式,來提高協奏曲演奏技巧的證明。而這部作品的鋼琴主聲部,則是一直處於修改階段,最後經過莫札特親自公開演奏過後才作了最後定稿。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