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聯篇歌曲「冬之旅」

愛樂傳情‧三十而立

預計下架時間:---無


簡介

作曲時間:西元1827年

類型:藝術歌曲

作曲家小傳: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幼年時就展露了他在音樂這方面的天資,十歲時開始創作一些在教堂演出的音樂,並擔任唱詩班的領唱。舒伯特掛著眼鏡的敦厚臉龐、微胖的身形,很難引起人們好奇而多看一眼。不過他的脾氣溫順,如赤子般的純真笑容經常掛在臉上,很受朋友歡迎。
舒伯特對於文學、詩歌極為喜愛,這使他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舒伯特早年擔任教職期間,創作的作品大約有400首之多,其中包含了最早的三首交響曲、歌劇、彌撒曲、弦樂四重奏和三百多首歌曲。舒伯特在最後幾年的生命中,寫下了不少傳世經典名曲,其中包括了第九號交響曲、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鋼琴曲「樂興之時」、「F小調幻想曲」、連篇歌曲集「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等不朽的傑作。

立即典藏

00

:

00

:

00

00

:

00

:

00

一分鐘導聆

什麼是宗教音樂?


舒伯特(右)與歌唱家佛格爾,他是當時最紅的男中音,舒伯特則是他「最紅的伴奏」。

「來到這裡,我是陌生人,離開這裡,我還是陌生人。」

年輕的男子悄悄與愛人告別,在冬天,踏上未知的旅程。

病痛的折磨,精神的抑鬱,歌曲之王舒伯特,在三十歲的年紀, 就提早進入生命的寒冬。

他在德國詩人謬勒的詩裡,找到自己, 寫成藝術歌曲集「冬之旅」。沒有鳥語花香,只有冰凍的眼淚與河流。

在懷念的菩提樹下,旅人,聽見溫柔的呼喚。流浪,是為了安息。

偶爾,春天的夢境浮現,但又再度陷入孤獨的深淵,帶著絕望的勇氣,舒伯特和旅人一樣明白,這是一次不能終止的旅程。

旅人,究竟去了哪裡? 只知道,那是一條沒有人歸來的道路。

延伸欣賞


舒伯特如何「以歌入樂」?

古典音樂界裡,提到素材回收再利用,舒伯特雖然不是史上第一人,但是絕對是「跨界第一人」。

巴洛克時期的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常常採用義大利時期譜寫的神劇,舊酒換新瓶,包裝成新的歌劇,重新上市;到了古典時期,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的終樂章變奏曲 ,主題也拿來回收再利用,寫成鋼琴巨作「英雄主題變奏曲 」。但是,他們都忘記了自己的作品,「跨界」的魅力有多大!

舒伯特以「歌」入「樂」,展現歌曲與器樂一體的兩面。先寫了藝術歌曲「鱒魚 」,稍後改編成「鱒魚鋼琴五重奏 」;先以「死與少女」為主題譜寫藝術歌曲 ,又將鋼琴伴奏的音型譜入弦樂四重奏的行板樂章 ;西元1816年完成的藝術歌曲「流浪者 」,也在六年後被改成鋼琴作品「流浪者幻想曲 」;連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中,「枯萎的花朵 」也被舒伯特改編為主題變奏曲,賦予長笛高歌的空間 …一首一首的歌曲紛紛轉化為動人的器樂作品,成為舒伯特作曲最大的特色。

舒伯特也直接影響了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對「交響曲」與「藝術歌曲」的概念,在馬勒的第一號交響曲 聽得到「旅人之歌」的歌聲 ;第二、三、四號交響曲 被人稱為「魔號交響曲 」。最後,「歌」、「樂」合一,譜出驚人的第八號交響曲「千人」與「大地之歌」

在這個講求環保的年代,「永續使用」、「回收利用」成為重要的價值,其實,早在一百年前的舒伯特,就用他的藝術創作告訴我們這樣的觀念。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