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1904年的黃自,可以算得上中國近代音樂史上第一位留名後世的作曲家,20歲的他作為清華公費留學生,赴美國俄亥俄州的歐柏林學院專攻心理學,在校期間結識大他一屆的初戀情人胡永馥,學習鋼琴的她也是公費留學生,兩人都志在留學報國,又愛好音樂、興趣相投,開始交往。1926年底黃自與胡永馥訂下婚約,隔年胡永馥比黃自先歸國,1928年3月,胡永馥突發心臟病逝世於上海,年僅25歲。黃自接獲噩耗受到沉重的打擊,決定轉學到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音樂,於次年1929以交響序曲《懷舊》畢業,回國後隨即應邀進入上海音專擔任教務主任,教授作曲與理論課程。
1988年跟我在上海聊天聊了兩天的廖輔叔,當年跟黃自在同一個辦公室裡,跟我說,黃自講話吳儂軟語,學生們稱他是legato,而不說廢話,表情嚴肅的蕭友梅被稱作是staccato。個性十分平易近人,很客氣,禮貌週到,看來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對於工作人員與學生老師都很好,身體並不怎麼強壯,但也沒什麼病,個子一般高度160cm以上,帶著眼鏡,會抽煙,但是很少抽,偶爾在上課後會抽一根煙提神,不大會喝酒,就是個很淳厚規矩的人。他的嗜好是看書,上課都會準時來學校,令人意外且驚喜的是,黃自對海軍有興趣,家中有海軍的書,一本要二十幾個大洋的軍艦插圖書(換成現今購買力,一塊大洋大約值640元台幣,所以等於一本書將近一萬兩千台幣),他會買來看,有軍艦進港時,他會跑去看軍艦,桌上放著海軍的書,他說這一種癖好。
誠摯的邀請你,與我一起穿梭回到過去,聽聽這個至情至性、洋溢著溫情的作曲家所寫出來的動聽音樂;他是我打從心裡喜歡的作曲家,你將會聽到我特別編寫的管弦樂版本《長恨歌》,它將令你更加的愛上它;我常在想:若有一天在九泉之下見得著面,我會很顯擺的跟他說,你覺得如何?還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