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Saturday

2025-04-26

00:00

|

02:00

爵士第一現場

沈鴻元

【爵士經典現場】
金鐘獎主持人,「臺灣爵士一哥」沈鴻元,經典回顧!

02:00

|

07:00

音樂水龍頭

劉昱沁

無論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或是晝伏夜出的夜貓子!就讓音樂舒緩您白天壓力過後的情緒,穩定您夜裡清醒時的思緒!

07:00

|

08:00

音樂禪

王世強

行亦禪,坐亦禪,音樂讓您神往,韻律讓您超然...

08:00

|

10:00

樂來樂高

王世強

週末清晨,適合暫時放下緊張情緒,慢放生活步調,讓您的心靈,煥然一新!

10:00

|

11:00

大大的必修課

高劭宜

【飲食文化策展人馮忠恬,用茶香開啟台灣和世界的交流】

物產,是認識一方土地的絕佳媒介;
茶,更是開啟台灣與世界交流的美好方式。
當台灣的紅烏龍茶香,瀰漫歐洲文化古都,
琥珀色的溫潤茶湯,如何在不同的溫度和質地中,展開異文化的交流?

本週「大大的必修課」,
飲食文化策展人馮忠恬,邀您一同帶著台灣茶,造訪水都威尼斯。
透過茶香,分享人文風土;用一盞茶湯,訴說台灣的文化魅力。

※ 本節目由台北仁濟院贊助播出

11:00

|

13:00

一生的古典音樂計畫

節目部

【蕭邦:圓舞曲、拉威爾:圓舞曲】

「圓舞曲」,是西元十九世紀初從維也納流行的一種三拍子舞曲,最早是由藍納以及老約翰‧史特勞斯將維也納圓舞曲推向大眾化。但是另一方面,波蘭作曲家蕭邦卻對這種為舞蹈伴奏的音樂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圓舞曲」應該可以有更豐富的內涵,因此以純欣賞的角度來譜寫,而這種優雅又帶點蕭瑟的氣質,使得蕭邦圓舞曲在沙龍音樂會裡開始受到上流社會人士的注意,並漸漸受到大眾喜愛。至於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曾經想要寫一部歌頌小約翰‧史特勞斯的作品,曲名叫做「維也納」,但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中斷了計劃,直到俄羅斯芭蕾舞團團長戴亞吉列夫的委託,才完成一部在風格和構想上,與作品「維也納」非常相似的「圓舞曲」。

13:00

|

15:00

樂興之時

王琦

兩分鐘的音樂,是短曲小品,卻能讓我們隨著樂思穿梭古今、飛越百川。
樂起,興起。在這片刻,流洩的音符將帶你徜徉樂興之時、幻想之境...。

15:00

|

17:00

布魯斯‧威力

沈鴻元、蘇重

「藍調」是美國唯一的原生種音樂,是來自底層的力量!「藍調」是搖滾樂、靈魂樂、嘻哈、饒舌等現代流行音樂的前身。我們身為現代人,不能不認識它!從「藍調」出發,主持人沈鴻元、蘇重帶您一起了解二十世紀後流行音樂的一切脈絡。

17:00

|

19:00

世界音樂會

德國之聲

【靈感再現-2019年波昂貝多芬音樂節】

提到「巴赫」,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素有「音樂之父」美譽的德國作曲家約翰.賽巴斯欽.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但若回到西元十八世紀,人們最常談論的其實是他的兒子 —— 卡爾.菲利浦.艾曼紐.巴赫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簡稱 CPE 巴赫)。在貝多芬的年幼時期,CPE 巴赫已經站在當時音樂界的頂端。事實上,我們從貝多芬早期的作品中,也能發現和 CPE 巴赫的創作有些許相似!

【演出曲目】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Symphony in F Major, Wq. 175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36
George Frideric Handel: Concerto grosso in D Major, op. 6, No. 5: 4th, 5th and 6th movements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Concerto in F Major for two harpsichords and orchestra Wq 46 (excerpt)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Symphony in G Major, Wq. 183, No. 4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op. 21

19:00

|

20:00

迷人的小提琴世界

蘇顯達

【小提琴家奧古斯丁‧哈德利希特輯】

1984年出生於義大利的德裔美國小提琴家哈德利希,23歲從茱莉亞音樂院畢業前,2006年就已經獲得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牌獎,2016年更獲得第58屆葛萊美獎「最佳古典器樂獨奏」。哈德利希曾演奏過多把名琴,目前使用1744年製造的瓜內里琴「勒杜克/謝霖」(Leduc / Szeryng)。今晚的節目,和您一起來欣賞,帕格尼尼與克羅爾的作品。

20:00

|

22:00

Time Traveler 時光旅人

姚仁恭

本週時光旅人有一個有趣的主題,將為你播放六零年前1965年的歌曲,主持人將會從1965年的年終排行榜中,挑選出 25首歌與您分享,讓你對六零年前 人們喜歡的音樂,有個大概的感覺。同時也會穿插著分享六零年前,當時的時尚、電影、電視、科技,以及世界大事,讓大家對當時,和六零年後的今天有更清楚的比較。

22:00

|

23:59

Radio Conert

王世強

【傳奇大師現場重現-蘇聯鋼琴家李希特1960年卡內基廳現場(4)】

一場獨奏會該演奏多久?
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在1960年第一次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第一場演出五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二場演出兩首普羅高菲夫奏鳴曲,重點是他還有額外的時間不斷「安可」。
在他卡內基初登場系列音樂會,1960年10月25日,上半場演出海頓和舒曼的小品,下半場演出德布西,1960年10月28日,上半場演出貝多芬和舒曼,下半場演出拉赫曼尼諾夫。這兩場獨奏會的演出時間長度,不包含中場休息,都超過一個半小時!!!難道,這就是蘇聯時代的鋼琴演奏家,在外巡迴演出時的基礎標準嗎?
重點在於這麼長的獨奏會中,鋼琴前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意志,演出的內容非常精彩,這些系列的演出,透過卡內基廳內部的錄音設備保留下來。
當初讓全世界樂迷瘋狂的,應該不是超長的演出時間吧?會不會是每次演出不同作品時,入木三分的音樂表現?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