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作品36

Ludwig van Beethoven: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36

預計下架時間:---無


簡介

作曲時間:1801~1802年

作品類型:交響曲

電台排行榜:未入榜,增選作品。

作曲家小傳: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向來被視為古典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在古典樂派與後繼的浪漫樂派中,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因深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主義的影響,作品有自由主義之強烈性格。
貝多芬一生創作許多經典之作,其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有鍵盤作品中的「新約聖經」之稱;而九大交響曲影響後世作曲家極為深遠,並有「不朽的九首」之稱,而「英雄」、「命運」、「田園」、「合唱」等交響曲更廣受世人喜愛,其中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在終樂章中加入人聲,歌頌四海一家之大同世界,被認為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最高成就之一。
貝多芬不畏耳疾與命運的挑戰,仍能忠於自我、不怕權貴、勇於突破傳統,並在音樂中灌注崇高理想,被尊稱為「樂聖」。

立即購買 即刻聆聽

單集收錄

00

:

00

:

00

00

:

00

:

00

一分鐘導聆


貝多芬在二十八歲時,就發現自己的聽力出了問題。

1802年,他前往維也納近郊「海里根」這個小鎮療養。

備受耳疾所苦的他,寫下了著名的「海里根」(或譯「海里金史塔」)遺書, 而他的第二號交響曲,也是這個時期完成的作品。

「海里根」遺書,並不是貝多芬對生命的絕望,相反地,在抒發了鬱悶的情緒後,貝多芬重振精神,將全副精力,投注在作品當中。

他在「海里根」遺書中寫著:「在我還沒有完成使命之前,我不能離開這個世界。」

於是,貝多芬的第二號交響曲,以明朗的D大調揭開序幕,雖然疾病的陰影,曾短暫在音樂中浮現,但陰霾終究被陽光般的自信所取代。

外在的聲響雖逐漸遠離, 但貝多芬卻以第二號交響曲,開啟了內心的天籟,找到了生命的出口,戰勝命運,歌頌歡樂!

深度導聆


海頓曾說:「貝多芬是個自以為是的學生」,圖為貝多芬1804年畫像,這幅畫他一生保存。 在去世前的二十五年,貝多芬就立下了遺書,由此可見,貝多芬的性格與命運乖違所造成的衝擊。寫下遺書後的二十五年當中,貝多芬依然完成了第二號以後的八首交響曲和其他作品,從此不難想像,貝多芬的創作毅力與這些作品的珍貴。 貝多芬創作了九首交響曲,其中比較受歡迎的,包括第三號「英雄」、第五號「命運」、第六號「田園」、第七號、以及標題為「合唱」的第九號。不過,其他的幾首作品,在交響曲創作的歷史上,也同樣佔有很重要的

您已經是AOD會員? 登入
愛樂
立即訂閱您專屬的音樂饗宴
  • • 華人世界最大的古典(經典)音樂資料庫。
  • • 特色主題AOD、OnLine自由搭配聆聽。
  • • 隨時更新,精選最有價值的內容上架。
  • • 人性、溫度、接地氣!老少咸宜,隨選隨聽!
查看訂閱方案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單集收錄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