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貝多芬與海頓的交集

葉綠娜「談」鋼琴

預計下架時間:---無


簡介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成為所有鋼琴家必需學習、愛樂者必需認識、還有暸解鋼琴彈奏技巧如何隨著樂器發展、時代背景、與作曲風格形成而演變的曲目。其中作品第二號的三首奏鳴曲題獻給海頓,擁有典型的「曼海姆樂派」(Mannheim School)經常使用的上行分解和弦的主題素材。

葉綠娜 貝多芬 海頓 曼海姆樂派

立即購買 即刻聆聽

單集收錄

00

:

00

:

00

00

:

00

:

00

創作背景


 

西元1803年到1804年,貝多芬所寫的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第六號交響曲「田園」和1809年所寫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等作品,都是表現力非常豐富的傑作。事實上,貝多芬的作品中也有許多相對輕巧典雅的音樂。1805年出版的作品編號49「兩首簡易奏鳴曲 (Sonatefacile)」、「G小調第十九號鋼琴奏鳴曲」和「G大調第二十號鋼琴奏鳴曲」,這兩首作品都只有兩個樂章,就是屬於相對精緻小巧的創作。

根據音樂學者的分析,這兩首奏鳴曲應該是貝多芬早期的作品,因為樂譜出版沒有題獻的對象,也無法確定年代,只能大約判斷是西元1795年到1798年之間的創作,所以有人根據曲子演奏的難易程度,加上出版時的標題「簡易奏鳴曲(Sonatefacile)」來推論,應該是為初學者所寫的練習曲。雖然如此,曲子仍然很優美。

樂曲架構


C大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之3 Piano Sonata No. 3 In C Major, Op.2 第一樂章 燦爛的快板(Allegro conbrio) 奏鳴曲式 「第三號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作品編號2的三首作品中,規模最大、技巧最華麗的一首,充分表現出貝多芬旺盛的精力和飽滿的精神。開頭的第一主題,充滿十足的陽剛氣勢。經過華麗的發展,出現G小調的新旋律,接著是G大調的第二主題,這兩段旋律來自貝多芬在1785年創作,但沒有正式出版的「弦樂四重奏」。在發展部和再現部中,貝多芬以豐富的手法建構龐大的結構,充分運用華麗的第一主題,最後以強而有

您已經是AOD會員? 登入
愛樂
立即訂閱您專屬的音樂饗宴
  • • 華人世界最大的古典(經典)音樂資料庫。
  • • 特色主題AOD、OnLine自由搭配聆聽。
  • • 隨時更新,精選最有價值的內容上架。
  • • 人性、溫度、接地氣!老少咸宜,隨選隨聽!
查看訂閱方案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單集收錄
?>

請先登入會員

加入音樂庫

加入音樂庫